医保目录甲乙丙各有多少种?
甲类药品是指由国家统一制定的、临床治疗必需,使用广泛,疗效好,同类药物中价格低的药物,使用这类药物所发生的费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按基本医疗保险办法的规定支付费用。乙类药品是可供临床治疗选择使用、疗效好、同类药品中比甲类药品价格较高的药品。
医保乙类是指乙类药品,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有能力支付部分费用的药物。使用这类药品产生的费用先由参保人员自付一定比例的费用后,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给付范围,并按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费用。
扩展资料:
甲类和乙类的区别
甲类的otc标识为红色标记,乙类的otc标识为绿色标识,甲类乙类药品都是医保范围内的。
非处方药管理办法中甲类必须在药店销售,乙类除可在药店销售外,还可在普通商业企业等地方销售,但必须经过当地地市级以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登记,符合条件的颁发乙类非处方药准销标志。
而医保目录是根据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筛选的,甲乙类是按照疗效价格比确定的,也就是说疗效确切且费用低廉的均被列入甲类,不需自付.而乙类基本有自付比例,具体由各地方定;还有各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医保乙类品种有调整权利,调入和调出总量控制在品种数量的15%以内,而各地均无权对医保甲类品种做调整.
门诊使用时,都可以用卡上的医保个人账户支付。
住院使用时,乙类药品与其他乙类费用,参保人结算时,乙类先自负10%后,和甲类费用一起算基本医疗费用,超过医院门槛费的部分一起享受统筹支付比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百分之八十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百分之四五十)。
简单地说,乙类费用在住院时,自己出钱多一些。医保住院报销——自费除开,乙类费用先自付10%后,超过门槛费的部分,就可以“报销”百分之八十几了(职保)。
甲类统筹和乙类统筹是什么?
甲类统筹和乙类统筹是指中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两种不同的统筹范围。它们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保险待遇范围。
甲类统筹是指基本医疗保险中的统筹范围。甲类统筹适用于一般就业人员和城镇居民,包括企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以及其他参保人员。甲类统筹的保险待遇范围包括基本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药品费用、住院费用、门诊费用等。
乙类统筹是指大病保险中的统筹范围。乙类统筹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大病保险参保人员,通常是指患有特定疾病的人员,如严重心脏病、肿瘤等。乙类统筹提供了更为广泛和具体的保险待遇范围,包括高额医疗费用报销、特殊药品费用报销、特定疾病的治疗费用报销等。
甲类统筹和乙类统筹是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两种不同的保险范围,旨在提供医疗保障和救助,保护参保人员的健康权益。具体的参保和享受待遇范围会根据不同地区和政策规定而有所差异,建议您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咨询当地社会保险机构或相关部门,了解详细的政策和操作规定。
社保甲乙丙类药各有多少种?
甲类药和乙类药是社会医疗保险(简称医保,包括城乡居民医保、职工医保等)人为的把药物所做的分类。医保把药物分为三类:甲类、乙类和丙类。
丙类也就是不在医保报销范围、需要100%自费的药物。
甲类1858种,100%报销
乙类817种,15-35%报销
丙类192455种,0%报销
也就是说,能报销的甲乙药品2675种,占全部19.5万种药品的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