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标准多少?
2021年本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乡居民医保”)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按照执行。
筹资标准和个人缴费标准
(一)2021年本市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筹资标准作如下调整:60周岁及以上人员,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6460元调整为6560元;超过18周岁、不满60周岁人员,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3480元调整为3540元;中小学生和婴幼儿,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1760元调整为1810元;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科学生、高职高专学生以及非在职研究生(以下简称“大学生”),筹资标准从每人每年490元调整为540元。
(二)2021年本市城乡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标准作如下调整:70周岁以上人员,个人缴费标准从每人每年430元调整为480元;60-69周岁人员从每人每年600元调整为650元;超过18周岁、不满60周岁人员从每人每年790元调整为820元;中小学生和婴幼儿、以及大学生从每人每年155元调整为180元。
2021年医保缴费标准及政策调整?
今年6月份,国家医保局印发通知,指出2021年城乡医保个人缴费再涨40元,使得个人参保的最低缴费标准涨至320元/年。与此同时,城乡医保的人均财政补助新增30元,达到每人不低于580元/年。由于每个地区情况不同,一般在每年9-12月集中缴费,打算继续参保的农民朋友要注意了,按照当地要求及时缴费。
每月按什么标准缴纳?
根据社平工资变化,对2021年1月-2021年12月灵活就业人员社保缴费基数进行调整,灵活就业人员职工费率没有变化,养老费率20%、医疗费率8.5%。职工养老保险分60%、80%、100%、200%、300%五个缴费档次,每月分别缴费603.4元、872.87元、1091.05元、2182.1元、3278.14元;职工医疗保险按缴费基数3017.01元,费率8.5%,每月基本医疗费256.45元、医疗救助保险18元,合计每月缴费274.45元,一年医疗费3293.4元。
城乡居民医保两个档位有什么区别?
医疗保险两个档次主要的区别就是住院和门诊消费时,报销的费用各不相同。
参保城乡居民一档的参保人,住院发生的符合医保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其报销标准如下:
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8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为60%、***定点医疗机构为40%。
参保城乡居民医保二档的参保人,其报销比例为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85%、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为65%、***定点医疗机构为45%。
此外,符合特病准入标准,并取得特病待遇享有资格的参保人还享受特病门诊待遇。特殊疾病中的重大疾病门诊医药费用报销实行与住院相同的报销比例,特殊疾病中的慢***门诊医药费的报销不设起付线,实行按比例、限额的办法。
每次报销比例为一级医疗机构80%、二级60%、***40%,年报销限额为1000元/年、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殊疾病的,每增加一种,年报销额增加200元。
其他城乡居民医保分两档,参保人员可根据本人情况选择参保:一档个人缴纳600元,二档个人缴纳400元。
两档的住院和规定病种门诊待遇相同但普通门诊医保待遇有所不同。在一个结算年度内,参保人员发生的符合医保开支范围的普通门诊医疗费按以下规定结算:
(一)先由个人承担一个门诊起付标准的医疗费用,具体为300元。
(二)超过门诊起付标准以上部分医疗费,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共同承担,统筹基金承担的比例为:
1.其他城乡居民一档参保人员:***医疗机构为40%,其他医疗机构(含二级医疗机构)为6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70%。
2.其他城乡居民二档参保人员:***医疗机构为30%,其他医疗机构(含二级医疗机构)为5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60%。
(三)选择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的其他城乡居民参保人员,其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就医的,统筹基金承担比例在本条(二)规定的基础上提高3个百分点。
参保的其他城乡居民在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或经签约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转诊至其他的医疗机构继续治疗的,门诊医保起付标准减免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