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报销甲类乙类丙类各多少种?
医保报销的范围和比例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统一的答案。中国的医疗保险体系主要分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大类。不同类别的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和比例也有所不同。
1.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 报销范围:包括门诊、住院、特殊门诊(如慢***、重大疾病等)和生育等。
- 报销比例:门诊报销比例一般在50%-80%之间,住院报销比例一般在80%-90%之间。部分地区会设定起付线和最高报销限额,超出部分需个人承担。
- 甲类、乙类和丙类药品的报销比例:甲类药品全额报销;乙类药品部分报销,报销比例和起付线因地区而异;丙类药品不予报销。
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 报销范围: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类似,包括门诊、住院、特殊门诊和生育等。
- 报销比例:门诊报销比例一般在50%-80%之间,住院报销比例一般在60%-80%之间。部分地区会设定起付线和最高报销限额,超出部分需个人承担。
甲类药:1858种,医保全报。
2.
乙类药: 817种,自负10%--35%。
3.
丙类药:192455种,全自负。 (注: 重疾进口药、特效药全在丙类。)
4.
甲类药+乙类药=2675种 也就是说,医保全报的甲类药加上部分报销的乙类药总共才
根据国家医保目录的分类,医保报销的药品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其中,甲类药品是指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质量可控的药品,医保报销比例最高,报销比例一般在50%以上;乙类药品是指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质量可控的药品,医保报销比例次之,报销比例一般在30%左右;丙类药品是指临床必需、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质量可控的药品,但是其与其他同类药品相比,价格较高,医保报销比例最低,报销比例一般在10%以下。
据了解,目前医保可以报销的西药有1133种,其中甲类药有315种,乙类药有818种;医保可以报销的中成药有927种,其中甲类药有135种,乙类药有792种;此外还包含中药饮片127种及1个类别。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医保报销情况可能会因为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您向当地医保部门或者医疗机构了解更加详细的信息。
甲类药(614种, 医保报销100%)
国家统一指定,临床必须的,使用广泛的的同类药物价格相对较低的药物,使用这类药物所发生的费用,使用这类药物所发生的费用,100%纳入医保。
注意:实报实销,还要根据所在地的医疗机构等级对应的报销比例,进行报销。
乙类药(2219种,医保报销65%~90%)
国家统一指定、可供临床治疗选择的,同类药物价格比甲类药品高,使用这类药物所发生的的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医保报销一定比例,自费一定比例。(各地统筹不同,比例不同)
注意:实际报销,还要再根据所在的医疗机构等级对应的报销比例,进行报销。
丙类药(151523种,医保不报销,100%自费)国家医保报销范围之外的,需完全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