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医保改革谁提出的?
***院。
中国的医保改革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1994年到2009年,从职工医保扩大到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上覆盖全民;2009年到2018年,新医改启动,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建立等,医保制度不断完善;2018年到现在,医保局成立,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形成三医联动态势,医保改革和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医保改革是国家医保局提出的。
存2021年的时候,国家医保局提出了建立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简称“门诊共济机制”),主要是在原有的门诊慢特病报效基础之上,将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门诊共济机制报销比例起步是50%,对于退休老人报销比例还会有适当的倾斜。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政策?
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覆盖范围包括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所有应参保(合)人员,即覆盖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农民工和灵活就业人员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有困难的可按照当地规定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各地要完善参保方式,促进应保尽保,避免重复参保。
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筹资规划
坚持多渠道筹资,继续实行个人缴费与***补助相结合为主的筹资方式,鼓励集体、单位或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给予扶持或资助。各地要统筹考虑城乡居民医保与大病保险保障需求,按照基金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城乡统一的筹资标准。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差距较大的地区,可***取差别缴费的办法,利用2—3年时间逐步过渡。整合后的实际人均筹资和个人缴费不得低于现有水平。
完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在精算平衡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稳定筹资机制。逐步建立个人缴费标准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衔接的机制。合理划分***与个人的筹资责任,在提高***补助标准的同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比重。
三、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标准
遵循保障适度、收支平衡的原则,均衡城乡保障待遇,逐步统一保障范围和支付标准,为参保人员提供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障。妥善处理整合前的特殊保障政策,做好过渡与衔接。
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主要用于支付参保人员发生的住院和门诊医药费用。稳定住院保障水平,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保持在75%左右。进一步完善门诊统筹,逐步提高门诊保障水平。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与实际支付比例间的差距。
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保目录
统一城乡居民医保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明确药品和医疗服务支付范围。各省(区、市)要按照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管理和基本药物制度有关规定,遵循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技术适宜、基金可承受的原则,在现有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目录的基础上,适当考虑参保人员需求变化进行调整,有增有减、有控有扩,做到种类基本齐全、结构总体合理。完善医保目录管理办法,实行分级管理、动态调整。
新政策是,从2023年2月10开始,京津冀开通了联网就医新政策。河北城乡居民拿着社保卡可以去北京,天津看病了,而且看病可以直接报销了,很方便了,为河北好政策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