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三项是什么?
1.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之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2.这项规定是说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3.符合该条规定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在工作时间内;(2)必须在工作场所内;(3)必须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伤害,即该意外伤害与履行工作职责之间具有必然的、直接的因果关系。
工伤保险条例第65规定中,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指哪些费用?
工伤保险条例第65条规定了工伤保险的费用由所在单位承担。这些费用包括工伤治疗、康复、残疾补助、伤残津贴、工亡补助以及死亡补助等。
工伤治疗费用是指受伤职工在医疗机构就诊和治疗所支付的医疗费用,包括治疗、康复、护理等费用。
康复费用是指对受伤职工进行康复治疗所发生的费用。
残疾补助是指对伤残者受到的身体损伤进行抚慰性赔偿的费用。
伤残津贴是指工伤事故导致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费用。
工亡补助是指工伤事故导致职工死亡后,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其家属支付的一次性经济补助。通过明确规定,保障了职工在工伤事故中受到的损失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和补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65条规定,工伤保险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具体包括以下费用:
1. 工伤医疗费用:包括因工伤造成的治疗费用、住院费用、药品费用、检查费用、手术费用等。
2. 工伤津贴:因工伤造成的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丧失,需要支付的伤残津贴、死亡补助金等。
3. 工伤康复费用:包括因工伤需要进行康复治疗、康复技能培训等相关费用。
4. 工伤误工补助金:因工伤需要请***或停工治疗,给予的补助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65条规定,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这些费用包括: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工伤医疗期内的家庭生活费以及因工致残人员的再就业费用。
其中,医疗费是工伤职工发生工伤后必不可少的费用,除了包括治疗费用之外,还包括医疗器材、康复费用等。
伤残津贴和伤残补助金是针对因工致残程度不同而给予的补贴。
而丧葬补助金是为工伤职工及其家属提供交通、住宿及其它聚丧方面的费用。
工伤医疗期内的家庭生活费则是为解决因工伤致使家庭收入减少造成的经济困难,而提供的救济措施。最后,因工致残人员的再就业费用,是鼓励和帮助因工致残职工融入社会,重新就业的资金安排。
1 工伤保险条例第65规定中,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
2 这些费用包括工伤医疗费、工伤住院伙食补助费、康复费、交通费等。
3 如果受伤者需要在工伤保险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以外就医,则由雇主支付医疗费,并可以报销交通费等相关费用。
参考资料:《社会保险法律法规选编(2018年版)》
《工伤保险条例》第65规定中,费用由所在单位支付,主要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所受伤或患职业病而导致的治疗及康复费用。具体包括:
1.医疗费,包括检查、治疗、手术、药品及住院费用;
2.康复费,包括康复训练、***器具、矫形器具等费用;
3.伤残津贴,即因工伤或职业病造成残疾的职工可获得的一次性或月度津贴;
4.丧葬费,职工因工伤或职业病死亡,单位应承担其丧葬费用。总之,这些费用的支付由单位承担是为了保障工伤职工的权益和切实履行单位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也为促进企业保持稳定发展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