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医疗保险一档二档区别?
参保城乡居民一档的参保人,住院发生的符合医保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其报销标准如下: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8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为60%、***定点医疗机构为40%。参保城乡居民医保二档的参保人,其报销比例为一级及以下定点医疗机构报销比例为85%、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为65%、***定点医疗机构为45%。
此外,符合特病准入标准,并取得特病待遇享有资格的参保人还享受特病门诊待遇。特殊疾病中的重大疾病门诊医药费用报销实行与住院相同的报销比例,特殊疾病中的慢***门诊医药费的报销不设起付线,实行按比例、限额的办法。每次报销比例为一级医疗机构80%、二级60%、***40%,年报销限额为1000元/年、人,同时患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殊疾病的,每增加一种,年报销额增加200元。
钟前
各地不一样。以深圳地区为例。1、缴费比例不同。医保一档缴费比例为8.2%,单位缴6.2%,个人缴2%,缴费基数为员工实际缴费工资(最低为4488元),总交费368元;医保二档缴费比例为0.8%,单位缴0.6%,个人缴纳0.2%,缴费基数为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现为7480),总交费59.8元;2、适用人群不同。医保一档:深户强制购买一档,非深户也可以购买一档,购买的一般的知名大公司上市公司等;医保二挡:一般多为公司类型的单位缴纳的是二档医保,因为企业也要有效益。3、就医原则不同。一档参保人:市内任一定点医疗机构就医;二档参保人门诊在绑定社康中心就医,住院在市内任一定点医疗机构就医,门诊大病在规定医疗机构就医。4、住院报销不同。一档:住院报90%,需在定点医院办理住院;二档:住院报90%,需在定点医院办理住院。据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参加我市城乡居民医保一档和二档的参保人,均享有门诊、住院等基本医疗待遇,以及特殊病门诊报销待遇,一档和二档住院报销无病种区别
参加我市城乡居民医保的一档和二档缴费的参保居民,均享有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和住院医疗费报销等医保待遇,其中,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起付线一、二档缴费都是相同的,但是在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最高报销限额等方面有较大差距,为了让广大参保居民更清晰的了解到一、二档缴费所享受的医保待遇的区别,市医保局工作人员制作了以下表格,让参保居民对待遇的差别一目了然。
基本医疗保险一档是什么意思?
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一制两档”。“一制”是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两档”是指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一档(原职工医保)和二档(原居民医保)。一、缴费标准2017年,城乡居民一档参保人员个人年缴费标准为3120元,二档参保人员个人年缴费标准为150元。参续保缴费期为每年12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未按规定时间续保缴费视为中断参保,新参保或中断后重新参保的,要从参保缴费之月起6个月后才能享受相应医保待遇。二、门诊待遇一档参保人员设有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行每月定额计入,具体标准每年由市人社局和市财政局公布。个人账户可用于支付在定点医院和药店发生的门诊医疗费、住院起付金、自付费用、医疗保险服务费,个人账户余额还可用于缴纳本人的医疗保险费,但不能提取现金。2017年城乡居民一档参保人员个人账户计入金额为94元/月。二档参保人员没有个人账户,但可享受门诊统筹医疗待遇,在医院或药店自行刷卡购药费用每人每年限额报销80元。三、住院医疗待遇一档报销金额=[(住院医疗费总额-自费和单项自负医疗费金额-起付金额)×(75+年龄×0.2)%];参保人员年龄按上年度年龄计算。二档报销金额为:(住院医疗费总额-自费和单项自负医疗费金额-起付金额)×医院等级报销比例(三甲医院60%、三乙医院65%、二级医院75%、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80%、内江市***举办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90%)。在一个自然年度内,一档最高报销上限为20万元,二档最高报销上限为10万元。四、其他待遇一档参保人员已参加养老保险且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时,医保缴费年限达到20年的(本市缴费年限不能低于10年),可不再缴费,继续享受医保相关待遇;如果未达到20年的,须补齐缴费年限才能享受医保相关待遇。二档参保人员需每年按时缴费才能享受当年医保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