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年龄如何认定?
通过档案内要件审核认定!需要注意的是仅以档案为准,其他的都只能作为间接的旁证!
首先来说一下,法定退休年龄标准
男性年满60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女性工人年满50周岁,可办理;女性干部年满55周岁办理退休手续(副处级以上60周岁)。明确这一标准的基础上,认定退休年龄就需要核定本人档案中出生年月,以此来进行推算,得出的年月就是退休年月。
其次来说一下,出生年月的认定
审核其档案内,形成时间最早的一张表单上体现出的出生年月,若此年月没有涂改且后续表单均为此年月,以此认定。若此年月有涂改,则需要综合分析研究;若此年月没有涂改,档案中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年龄,还需要结合实际,核实其是否具备得利情形,即通过更改档案,以获取提前工作、提前参军等得利行为。若存在得利行为,则认定上将避免重复得利。
最后来说一下,认定出生年月常见的要件
主要是入团申请书、初中学生登记表和毕业登记表;高中学生登记表和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上述为档案中常见的出生年月显示表单,以最早形成时间的那张为准。需要注意的是,若最早形成的表单只体现年岁,而未体现出生年月,则引入次早表,结合最早表进行推算,最终确定出生年月。
退休年龄如何认定?这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有一定实务规律与经验,可供遵循与借鉴的一个实际问题。
涉及办理到站职工的法定退休手续,首先必然涉及到调挡问题,这是人事劳资部门在第一时间要办的事情,即要从挡案管理部门,经批准后调取退休当事人的挡案资料。
依据当事人的人事挡案原始记载,进行当事人出生时间的查验与认定,即弄清楚当事人何年何月何日出生。一般情况下,这个出生时间,也就是本人的法定退休年龄的查验与推算,是不难查验与认定的。
但是,也有例外特殊情况出现,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人事挡案管理的松弛与疏漏,挡案资料有涂改、缺失与***等问题时有发生。有的人事挡案中,出生年月前后不符,相互难以印证等。
据此,必须以人事挡案的原始记载为基准,同时,参考并结合***记录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与认定。具体讲就是,以退休当事人的人事挡案最早的资料记载为主线,即以招工表、入学通知书,入伍登记表,入团入党登记表等为基本依据,通过抽絲拨茧,去伪存真,再做出切合实际的认定结论来。
感谢阅读、关注并点赞!欢迎广大读者和网友朋友们批评指正。
退休年龄实行居民***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来认定,当本人***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以本人档案中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
到目前为止,我国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依然是男性60周岁、女工人50周岁、女干部55周岁丶从事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的职工可以提前5年办理退休。
当职工(包括灵活就业参保人员)到达法定的退休年龄时,会提前一个月向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代理部门提交书面退休申请,并递交***、近期免冠照片、社保卡等相关材料。然后由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代理部门报送到社保局办理退休。社保部门接到材料后会首先对申请人的身份及退休年龄进行审核认定。如果退休年龄符合条件,再按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职工***和档案上的出生时间都是一致的。但也有一些职工年轻时为了招工丶推荐上大学、参军、转干等,在政审或考核填表时有意把自己的出生日期改大或改小,以致以造成了自己档案上的出生日期与实际日期不相符。给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增添了许多麻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9年国家人社部专门出台了一个文件,明确规定职工退休年龄的认定,以档案上的出生时间与***上的出生时间相互印证为准,当档案上的出生时间与***上的岀生时间不相符时,以职工最早那份档案上记载的出生时间为准办理退休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