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缴费指数是怎么计算的?
养老金缴费指数就是一个0.6到3的数。如果每年你选择的社保缴费比例60%,那养老金缴费指数就是0.6。如果选择的社保缴费比例为300%,那么当年的指数就是3。知道每年的指数后,再把每年的指数相加,再除以缴费年限,就是个人养老金平均缴费指数啦。缴费指数反映职工在整个缴费年限或连续计算的若干缴费年限中的缴费工资平均水平,是计算过度性养老金的重要指标。
退休金缴费指数是什么?
说简单很简单,就是一个0.6到3的数。
他一般被叫做养老保险平均缴费指数。
每年你选择的社保缴费比例60%,它的指数就是0.6。如果300%,那么当年的指数就是3。
有了每年的指数,然后你再把前后所有的缴费年限的指数求和,再除以缴费年限。
其实也就是说求所有缴费年限的指数的算术平均数。
有了这个指数之后,就可以计入我们的养老金计算公式。
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是三部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1)基础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比例))〕÷2×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计发月数,是***院根据职工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等因素,做了统一规定。例:50岁195个月、60岁139个月。)
退休金缴费指数是每年核定的工资基数与公布的社保缴费基数的比值。举北京例如下
某A社保工资基数是8000,公布的社保缴费基数是10340
8000/10340=0.773694
0.773694就是今年的缴费指数
退休金缴费指数,就是本人当年缴纳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基数与当年社保部门公布的缴费基数之间的比例。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按照60%、100%、300%缴费,这个就是缴费指数。比如当年社保部门公布缴费基数是6000元,如果本人的实际工资是6500元并按照6500元实际缴费,那么当年自己的缴费指数就是108%,也可以称为1.08,这个1.08就是当年的缴费指数。
每一年的缴费指数相加以后除以缴费年限就是平均缴费指数,养老金计发基数乘以平均缴费指数就是本人的指数化缴费工资,与养老金计发基数相加除以2以后的平均值,再乘以1%就是每缴费一年的基础养老金基数,乘以缴费年限就是每月的基础养老金。
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退休后,基本养老金包含了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具有视同缴费年限的人员,还要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按照基础养老金为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加上本人的指数化缴费工资除以2,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
从基础养老金的计算办法来看,主要需要三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是养老金的计发基数。养老金计发基数是以全省上年度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来计算的。比如2022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就是以2021年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的月平均工资来计算的,每年的9月份左右由当地的省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联合公布。这是一个固定值,也就是说在当年同一个省办理退休的人员,用的都是同一个养老金计发基数。
第二个数字是缴费年限。在养老金计发基数公布以后,还要计算本人的指数化缴费工资,二者相加以后的平均值,在按照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每缴费一年发给1%的基础养老金,就是基础养老金的基数,这时缴费年限就是比较重要的。比如缴费每缴费一年的基础养老金是80元,缴费15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1200元,缴费30年每月的基础养老金就是2400元。
第三个数字就是指数化缴费工资。这个数字就是本文要重点介绍的内容。指数化缴费工资的计算需要两个数字,一是养老金的计发基数;二是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本人的平均缴费指数,就是历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比如缴费30年,就是30年缴费指数的平均值,就是平均缴费指数。